心肌梗死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不仅需要迅速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还涉及到后续的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再次阻塞血管,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精准调整抗凝治疗策略,是药剂科科长面临的重要课题。
需考虑患者的心肌梗死类型及严重程度,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常需使用肝素等普通肝素类药物进行抗凝,以迅速控制病情,随着病情稳定,可逐步过渡到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药物,而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伴有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则可能需长期使用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在调整治疗方案时,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肾功能及出血倾向等指标,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受多种食物和药物影响,需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调整剂量,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虽使用方便,但仍需注意其与某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潜在的肾脏损害。
心肌梗死患者的抗凝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药剂科科长需综合考量患者病情、药物特性及个体差异等因素,与医生紧密合作,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其自我监测和管理的意识与能力,也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