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除了直接面对患者的诊疗服务,我们药剂科还承担着对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进行药物知识培训的重要职责,这不禁让我思考,如何能在一个非传统医疗环境中——如“教室”——有效地传达复杂而关键的药物信息,确保每位听众都能安全、准确地理解并应用?
问题提出:在以“教室”为载体的药物教育培训中,如何平衡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与实践操作的直观性,以增强学习者的记忆与理解?
我的回答:我倡导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教室”转变为“实验室”,通过模拟真实用药场景,如利用人体模型展示药物注射技巧、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药物配制过程,让学员在“动手”中学习,加深对药物性质、配伍禁忌及使用注意事项的印象,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和互动问答软件,使抽象的药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吸收,邀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药师分享真实案例,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让学员从实际案例中汲取教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强调“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每一步操作前明确安全规范和应急处理措施,确保每位学员在“教室”内就能建立起牢固的安全意识,通过定期的复习与考核,以及建立在线学习社群,促进学员间的交流与反馈,形成持续学习的良好氛围。
将“教室”打造成一个既传授知识又培养技能的综合性平台,是提升药物教育培训效果的关键,通过这样的方式,“教授”药物知识不仅安全可靠,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与热情,为医疗安全筑起坚实的防线。
发表评论
在教室的另一侧,利用互动式多媒体和模拟实验安全地传授药物知识。
添加新评论